咨询热线
023-68668097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南方花园B区金桂楼三单元9-2
邮箱:cqrenai_sg@163.com
邮箱:cqrenai_sg@163.com
社工路上,做一个小太阳,温暖他人,照亮自己
发布时间:2020-01-13 点击量:
社工路上,做一个小太阳,温暖他人,照亮自己
一、我与社工的“邂逅”
说起我与社工的缘分,还要从2014年那个秋天说起。大学我就读的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同属一个院系,在学校的时候我也参与到绿叶义工等公益组织当中,做过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等服务,那时候对社工的了解十分浅显,只是对志愿服务感兴趣,觉得是献爱心的表现。转眼来到大三,面临实习单位的选择,在同学的建议下,懵懵懂懂的我向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递交了简历,通过面试我顺利成为了一名实习社工,和大多数非本专业的人一样,怀揣着“社工是什么”的疑问,开始了我的社工之路。
在学校的时候也学过小组、社区、个案工作等课程,但当时的我并未完成了解到这三个课程就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才真正开始认识这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刚踏入社工行业的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且胆小的女生,虽然也在积极的配合专职社工开展工作,但总是逃避那些正式讲话的环节。还记得第一次给服务对象打电话我紧张到语无伦次,第一次上台带领活动时内心的胆战心惊,好在有督导老师的指导以及专职社工的鼓励,经过一次次实践,我逐渐成长起来。我开始在每次打电话给服务对象我都会提前打好草稿,把所需要说的话提前写出来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每次组织活动前都会反复熟悉活动的内容及流程,每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都让我从中汲取到满满的成就感,我开始变得更加主动,更有自信的投入到社工行业当中。2015年7月,从学校毕业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继续做一名社工,从此便开始了我与社工的“恋爱”之旅。
二、做一个小太阳,温暖他人,照亮自己
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段文字——日常工作中,过于注重专业方法和技能,忽视了自我的建设,实在是本末倒置!因为社会工作是社工与案主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没有崇高的心灵,单凭技术是不可能与案主真正产生触及灵魂深处的改变的。使我感触良多,我虽谈不上有多么崇高的心灵,但我能保证在面对服务对象的时候都是用真心去接触。越是做社工,我越是知道最好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只有用真心才能撼动真心,这也是我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基础所在。
2017年在从事社区社会工作两年时间之后,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了红育坡社区养老服务站执行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那里我结识了一帮“忘年之交”,我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和他们一同成长。爱好唱歌的阿姨们组织起来老年合唱班、喜欢书法绘画的楚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国书法国画的传承事业、一群不甘落伍的叔叔阿姨积极参加智能时代学习小组,努力的学习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操作。
关阿姨是我到社区养老服务站接触的第一个服务对象,她热情、乐观的性格深深的感染着我,每一次开展服务前都能看到她积极忙碌的身影——“爱心小饭桌”活动她总能为我们准备自己的拿手好菜,端来一大盆给社区的困难老人分享;志愿服务中她总是第一个冲到最前面,尽心尽力为他人服务着;“老年合唱班”常规活动当她又化身为班长,管理着班内的大小事务。拿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怕累不怕苦,这点苦比起我们年轻时吃的苦不知道要甜多少,我感谢社工妹妹的到来,把我们这一群老年人组织起来,让我们的老年人有事做,在晚年生活中结交新朋友并且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在离开社区养老服务站后的一年时间内我还能收到这群可爱的老年朋友的问候,让我备受感动,看到她们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仍旧积极阳光的感受晚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十分欣慰。我想社工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我的温暖并不断地成长吧!
在从事社工的四年的时间内,先后接触了社区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等服务领域,参与并执行社工项目14个,但我依旧没有停止学习和反思,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上练就了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撰写的《“点亮生命微光 重拾生活希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的农村贫困残障老人个案分析》被中国社工网发表,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鼓舞和满满的成就感。在社工路上,我不仅收获了服务对象对我的肯定也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行走下去的决心,因为社工是一个小太阳,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三、社工路上,我将继续前行,发光发热
转眼间,我已在社工路上行驶了四年之久,有部分人说社工是一个不长久的职业,的确,在四年的时间里我见过了太多的离去,值得庆幸的是我一直都在,要问我是什么让我坚持了那么久,我想大概是因为社工机构的温度、社工同行的温暖、服务对象的温心吧!在社工路上,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路上发光发热,期待社工路上也有你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携手走在这充满阳光和温暖的“康庄大道”上。
一、我与社工的“邂逅”
说起我与社工的缘分,还要从2014年那个秋天说起。大学我就读的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同属一个院系,在学校的时候我也参与到绿叶义工等公益组织当中,做过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等服务,那时候对社工的了解十分浅显,只是对志愿服务感兴趣,觉得是献爱心的表现。转眼来到大三,面临实习单位的选择,在同学的建议下,懵懵懂懂的我向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递交了简历,通过面试我顺利成为了一名实习社工,和大多数非本专业的人一样,怀揣着“社工是什么”的疑问,开始了我的社工之路。
在学校的时候也学过小组、社区、个案工作等课程,但当时的我并未完成了解到这三个课程就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才真正开始认识这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刚踏入社工行业的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且胆小的女生,虽然也在积极的配合专职社工开展工作,但总是逃避那些正式讲话的环节。还记得第一次给服务对象打电话我紧张到语无伦次,第一次上台带领活动时内心的胆战心惊,好在有督导老师的指导以及专职社工的鼓励,经过一次次实践,我逐渐成长起来。我开始在每次打电话给服务对象我都会提前打好草稿,把所需要说的话提前写出来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每次组织活动前都会反复熟悉活动的内容及流程,每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都让我从中汲取到满满的成就感,我开始变得更加主动,更有自信的投入到社工行业当中。2015年7月,从学校毕业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继续做一名社工,从此便开始了我与社工的“恋爱”之旅。
二、做一个小太阳,温暖他人,照亮自己
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段文字——日常工作中,过于注重专业方法和技能,忽视了自我的建设,实在是本末倒置!因为社会工作是社工与案主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没有崇高的心灵,单凭技术是不可能与案主真正产生触及灵魂深处的改变的。使我感触良多,我虽谈不上有多么崇高的心灵,但我能保证在面对服务对象的时候都是用真心去接触。越是做社工,我越是知道最好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只有用真心才能撼动真心,这也是我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基础所在。
2017年在从事社区社会工作两年时间之后,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了红育坡社区养老服务站执行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那里我结识了一帮“忘年之交”,我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和他们一同成长。爱好唱歌的阿姨们组织起来老年合唱班、喜欢书法绘画的楚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国书法国画的传承事业、一群不甘落伍的叔叔阿姨积极参加智能时代学习小组,努力的学习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操作。
关阿姨是我到社区养老服务站接触的第一个服务对象,她热情、乐观的性格深深的感染着我,每一次开展服务前都能看到她积极忙碌的身影——“爱心小饭桌”活动她总能为我们准备自己的拿手好菜,端来一大盆给社区的困难老人分享;志愿服务中她总是第一个冲到最前面,尽心尽力为他人服务着;“老年合唱班”常规活动当她又化身为班长,管理着班内的大小事务。拿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怕累不怕苦,这点苦比起我们年轻时吃的苦不知道要甜多少,我感谢社工妹妹的到来,把我们这一群老年人组织起来,让我们的老年人有事做,在晚年生活中结交新朋友并且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在离开社区养老服务站后的一年时间内我还能收到这群可爱的老年朋友的问候,让我备受感动,看到她们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仍旧积极阳光的感受晚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十分欣慰。我想社工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我的温暖并不断地成长吧!
在从事社工的四年的时间内,先后接触了社区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等服务领域,参与并执行社工项目14个,但我依旧没有停止学习和反思,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上练就了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撰写的《“点亮生命微光 重拾生活希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的农村贫困残障老人个案分析》被中国社工网发表,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鼓舞和满满的成就感。在社工路上,我不仅收获了服务对象对我的肯定也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行走下去的决心,因为社工是一个小太阳,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三、社工路上,我将继续前行,发光发热
转眼间,我已在社工路上行驶了四年之久,有部分人说社工是一个不长久的职业,的确,在四年的时间里我见过了太多的离去,值得庆幸的是我一直都在,要问我是什么让我坚持了那么久,我想大概是因为社工机构的温度、社工同行的温暖、服务对象的温心吧!在社工路上,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路上发光发热,期待社工路上也有你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携手走在这充满阳光和温暖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