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3-68668097

咨询热线

023-68668097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南方花园B区金桂楼三单元9-2
邮箱:cqrenai_sg@163.com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主页 > 机构动态 > 通知公告 >

2024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5-23 点击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打造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仁爱名片”
——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24年度工作总结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也是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第5个《三年规划(2023—2025)》实施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召开社会工作会议,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和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对开创超大城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提振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等各级领导多次莅临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调研指导,人民网、重庆日报等央级、市级媒体宣传报道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开展59条次。
一年来,我们集中精力抓了4件大事,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召开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五届理事会会议2次,全面对标全市社会工作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目标,构建起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4431”实践体系,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二是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中心党支部建设,通过制定学习清单、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支部委员领头促学等方式,推动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支部委员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的运行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三是纵深推进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数智赋能在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以第一批全市民政领域标准实施试点单位为抓手,实施“标准化+”行动,持续推进对中心标准的适用性检验,结合具体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优化16类55项企业标准,确保标准更加贴近实际、可执行、可操作,努力为全市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供更多良好实践和经验借鉴。四是致力深化专业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推动社会工作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立足“党委政府抓什么,社会组织就服务什么;人民群众缺什么,社会组织就补位什么”,聚焦“一新一特一老一小一残一困”,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实践素材,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的多所学校合作,在项目开发与设计、实践案例与专业文章方面均取得不错成绩。
在抓好4件大事的同时,我们大力推进8项重点工作:
1.持续强化员工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深化“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紧扣“学、建、融、干”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开展党建群团活动12次,着力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同频共振的党群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中心党建群团工作高质量发展。
2.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中深化中心内部治理。中心办公室、财务部、项目部、研发部及宣传部紧密协作,持续完善制度体系,优化部门间协同机制,强化工作流程指引。聚焦业务中的重难点问题,深入细化制度规范,梳理各部门工作的标准化流程,以制度建设推动标准落地,以标准执行完善制度优化,形成制度与标准相辅相成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与工作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规范推进,助力中心专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3.助力川渝专业社会工作实务发展。深化与四川省广安市合作机制,推动社会组织服务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共育共用,以《广安市前锋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服务采购项目》为载体,推动广安市社会组织数量和服务能力同步提升,辐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推动川渝两地慈善和社会工作的深度互动。
4.大力实施“向阳计划”人才职业素养提升行动。优化中心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以进阶育人为主线、实体措施为核心、评价反馈为支撑、体系建设为保障的“四位一体”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持续修订、优化中心“四级九档”技术晋升制度;选树优秀团队、宣传标兵、最佳新人、专业标兵等先进典型20余人次。全年集中开展人才评价工作1次,组织绩效评估4次、内部培训5场次,支持9人次参与外部培训,提供督导200余次,持证占比上升至85%,较2023年提升15%。
5.深化实施“关爱+”员工关心行动。推进新员工带教辅导制度,按照一对一原则,为新员工配备技能导师2名,加强新员工教育培养。以“个人关怀+集体团建”方式,发放个人生日津贴、节假日福利约150余份,开展团建10余次,加强人文关怀。
6.扎实推进各类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全年中心先后承接并执行《黔渝两地“牵手计划”》《2024年社区微型少年宫公益活动》等省部级、市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3个,在重庆市渝北区、九龙坡区、长寿区等区县建设服务阵地24个。中心执行项目验收通过率100%,《2023—2024年“爱的支点”残疾人关怀项目》《九龙坡区流浪乞讨人员服务项目》《天宫殿街道梧桐路社区社会工作项目》《长寿区2024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等多个项目在第三方评估中获得优秀。
7.加强社会工作理论探索与实务创新。总结提炼项目开展经验做法,探索适应不同群体和地区需求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银光学院”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公益创业项目》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地区发展模式下“外引内生”的残疾人社区支持网络构建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公益慈善专项’”、《“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助推公租房社区治理“升温着色”》在第二届全国社会工作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获“三等奖”《“四联四帮”党建助残志愿服务案例》在首届志愿助残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入选全国“志愿助残阳光暖百佳案例”。《“以爱心之力 护生命之望”孤残儿童班服案例》《银龄守望助力精神“脱贫”-“邻里和睦守望相助”互助支持小组服务案例》2个案例在渝北区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项目服务案例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年《社会与公益》发表《党建助残联盟聚合力 社工创新服务暖人心》《“四色”关爱残疾人》等文章,推动“理论成果”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转化。
8.持续强化中心宣传工作成效。依托中心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中心动态和项目进展300余条。与人民网、中广网、重庆日报、华龙网等26家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推送专题报道、新闻稿件405条。印制宣传手册1万余份、海报500余份、文创产品2000份,制作项目视频短片10个,持续扩大中心社会影响力。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第5个《三年规划(2023—2025)》实施的收官之年。今年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四中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工作部署,以奋力打造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仁爱名片”为牵引,以实施好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黔渝两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项目及各级各类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抓手,迭代升级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4431”实践体系,团结带领中心员工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专业社会工作力量。
着重推进5项工作: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十二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加强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市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用好专题化集中学、组织化深入学、分众化带动学等学习形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持续深化川渝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围绕“项目、政策、改革、平台”四个维度,提档升级《广安市前锋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服务采购项目》合作项目,聚焦在慈善机制建立、慈善空间打造、慈善组织培育、慈善人才培养、慈善品牌塑造等方面形成提供建议。进一步深挖更多互利合作点、找准更多资源链接点,先行先试探索跨省市合作机制,协同复制推广两地社会工作合作交流经验、最佳案例、制度创新成果,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构筑川渝社会组织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向行动、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
3.推进中心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构建“总体目标+具体目标+量化指标”的目标体系,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将核心业务进行条目化分解、模块化管理,健全台账管理和督查督办机制,以任务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梳理核心业务,推动数据贯通集成,加快实现中心工作数字资源“一本账”,加强“社会服务项目管理系统”应用推广,推动宣传、组织、工作、服务、培养等在应用上“跑起来”,让数据“存起来、算起来、用起来”。持续推进评优评选,抓好正面典型经验总结,做足负面案例复盘分析,着力构建起全面、立体、动态的评价体系,倒逼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4.提档升级“向阳计划”人才职业素养提升行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立足新进员工职业技能掌握与思维形态转变、立足岗位实践和行业需要、立足复合人才方阵培养要求,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路径。精准把握“认知”与“情感”“能力”和“素养”“精进”和“发散”的关系,打造“技能导师”“职业导师”“结对导师”师徒制度,组建按项目聚散的柔性团队,确保全生涯周期有师可依、有事可学。
5.创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建立中心集群式项目发展体系,发挥项目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优势,根据项目情况灵活调配各项资源,凝聚组织合力,形成服务标准化、体系联网化的“一揽子”运营管理生态。提升“一新一特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专业领域的服务能力,通过分类解难、分层服务,不断探索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新办法,重点打造一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形成一批社会工作服务典型案例,推动中心影响力持续提升。
咨询热线:023-68668097
电话:023-68668097    邮箱:cqrenai_sg@163.com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南方花园B区金桂楼三单元9-2
Copyright © 2014-2018 www.cqrenai.cn 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百度一下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18013663号-1